当前位置:首页 > 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鞋带悖论(Bootstrap Paradox)一词来源于一句话:Pull oneself over a fence by one’s bootstraps--即用自己的鞋带把自己拉到栅栏上面,意思是执行不可能或者荒谬的任务。就像话中所描述的,你握住自己的鞋带向上拉,将自己拉过栅栏,想想都觉得不可能。

公认的最先出现这种观点的是18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《吹牛大王奇遇记(Th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hausen)》--书中的主人公陷入了沼泽,最终他通过向上拉自己的头发最终从沼泽中脱离。武侠小说中也有一个经典动作,当侠客掉落悬崖时,通常可以通过左脚踩右脚的借力飞回去。

Bootstrap Paradox这个词是通过科幻小说家Robert A. Heinlein于1941年发表的著作《By His Bootstraps》所普及的。小说讲述了主人公Bob Wilson通过时间门进行时间旅行时发生的故事。

故事讲述的是Bob Wilson来到未来拿着未来自己的笔记本回到早于未来的时间,通过笔记本上所记录的内容让自己成为一位仁慈的独裁者。之后笔记本变得破旧,Wilson就将笔记内容复制到了一本新的笔记本上。后来他意识到,从来就没有两本笔记本,这本新的笔记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给到时间穿梭的自己,那么,到底是谁写的笔记呢,笔记的内容又是从哪里来的?

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鞋带悖论是由英国逻辑学家和数学家乔治·斯宾塞-布朗(George Spencer-Brown)在其著作《往返标记逻辑》(Laws of Form)中提出的。这本书于1969年出版,是一部关于逻辑和数学基础的重要著作,对后来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鞋带悖论是在该书中的附录中提出的,它以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为例,说明了悖论的本质。

鞋带悖论的场景是这样的:假设你要系你的鞋带,但你发现你的鞋带上有一个小结。为了解开这个小结,你拿出一根另外的鞋带,但是在解开小结的时候,这根鞋带也打了一个结。于是你拿出另一条鞋带,但这根鞋带也打了一个结。你继续拿出鞋带,但每根鞋带都打了一个结。这个场景似乎可以一直延续下去,直到你的鞋带用完为止。

鞋带悖论的核心在于,这个场景似乎是无限循环的,因为每次解开鞋带的时候,都会用另一根鞋带,而每根鞋带又会打一个结。这个循环看起来没有尽头,因此它是一个悖论。

鞋带悖论虽然看起来很简单,但它揭示了逻辑和数学中一些深刻的问题,例如无穷递归、自指和无限循环等。它也成为了哲学、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。

鞋带悖论是谁提出的

爱因斯坦。鞋带悖论是指,我们无法通过提起我们的鞋带而将自己提起来,在时空领域则是指事物本身是有因才有果,把已经存在的果送到因发生之前,这就成为没有开始的存在。

我们举个粒子,假设将来的某一天有了穿越时空的技术,某人穿越回到过去不小心杀死了他的爷爷,那他还存在吗?他如果不存在,又是谁杀死他爷爷的呢?所以只能说他穿越回去的那个时空并不是他经历过得那个时空,那这还算穿越时空吗?

声明: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,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,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

发表评论

  • 人参与,条评论

最新文章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